一、与云南大叶种,包括原生中小叶种,茶多酚、儿茶素和水浸出物较其他种高,内质丰富,有利于后发酵有关。
二、与云南澜沧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关:
1、适宜茶叶生长的红壤。
2、茫茫原始森林包围下的自然生态环境。
3、高海拔、低纬度导致的日夜温差大,年均温差小,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糖类是形成其他化合物的关键,所以澜沧江流域生长的云南大叶种,包括原生中小叶种,茶多酚、儿茶素和水浸出物较其他种高,内质丰富,有利于后发酵。
三、与简单原始的晒青工艺有关:
1、低温制程使大部分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未熟化,有利于酶促水解。
2、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茶叶表面微生物种类的多样化,低温制程使微生物种群部分得以保留。
3、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环境微生物的自然接种,低温制程使微生物种群部分得以保留。
4、晒青干燥过程保留了茶叶的“活性”。
四、与传统的蒸压成型工艺有关:
1、短暂的蒸软过程,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水分,唤醒了生物酶的活性。
2、压制成饼,使得厌氧微生物参与后发酵,同时避免过度自然氧化。传统石磨饼,不紧不松,当需氧微生物发酵到一定程度,茶饼内部会缺氧,厌氧微生物开始发酵,发酵一段时间后,氧气又进入茶饼内部,需氧微生物又开始发酵,交替循环。传统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原理复杂,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际只用注意一下温湿度就可以了。有的地方天然就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大茶仓,只用避光隔异味就行了。常年太干太湿的地方就要注意一下。
我曾经拿龙井、安溪铁观音、烘青、蒸酶、普洱晒青做过试验:每天用雾化器润湿茶叶表面,然后风干。即使在所有茶叶都不发霉的情况下。经过三个月,龙井、安溪铁观音、烘青、蒸酶都会有蛋白质腐化的味道,而普洱纯晒青会轻微发酵,味道略好于前。普洱晒青(进过烘房的)会有轻微蛋白质腐化的味道,也会轻微发酵,烘的时间越久蛋白质腐化的味道越明显,发酵越不明显。
中国有好茶,其他国家也有好茶。有好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普洱茶。有人喜欢喝一种、有人喜欢喝数种,有人唯茶是喝。没有一种茶可以独霸天下,自己喜欢就好。
(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食品成分中比较复杂的营养素,具有精密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简单的说蛋白质在70~80度时就会开始变性产生凝固,这叫做热变性.
蛋白质的热变性具有很大的温度系数,在等电点时可达600左右,即温度每升高10℃ ,蛋白质变性的速度是原来的600倍。)
杀青当然要杀透,锅温在160 -220摄氏度之间,叶面温度65 -80摄氏度。锅温不等于叶面温度,也不等于叶里温度。所谓低温杀青,只是和炒青绿茶的锅温相比较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