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关于“新思考”与“新方法”的来历

  开出茶馆两年多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也正好有一种叫新浪博客的新媒体出现了不久,于是就在2006年7月的某一天发了几篇博文,从此一直写到今天。

 

      大概在2010年春节前后,已经开始做F系熟茶并琢磨茶馆经营模式向茶庄经营模式转变。首先遇上的便是人员(包括我自己)辨茶能力的提升训练。好在自己曾经长期在部队机关负责训练工作,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便有了每日增新的《“天天练”纪实》。这个《“天天练”纪实》在客观上也让我每天有一个静下心来思考的机会,有话长无话短,每天记上一笔。看起来每天记流水帐一样,短时间看不出,时间一长积少成多,对自己的修炼效果就出来了。

 

      茶馆在2010年夏搬到了马连道改成了茶庄,从茶水服务改变为普洱茶批发兼营零售。2010年在连续6年亏损后终于实现了盈利。2011、2012年茶庄发展稳中向上,人心平稳。“天天练”有了一定的基础、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茶庄经营的产品线在设想的T形结构上首先完成了一竖(即以F5、F6为主的新熟茶一竖),有了谋求进一步发展即完成产品线T形结构中一横(连接新生茶与老茶的2004年至1986年间中生代生茶)的想法与可能

     

      2012年,从品鉴技术角度来讲我刚刚开始攀爬三个台阶中的第二个台阶。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的《“天天练”纪实》中会零星出现对于普洱茶经营思考的段落记载。到了2013年底,我就干脆把两年的零星记载合成一篇博文,取名为《关于普洱茶经营的新思考与新方法》,后来每半年合成一篇直到2017年底,共发了9篇,林林总总5万多字。后来有一些与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的《普洱黄刚说》的内容有重复,这次责任编辑帮着挑出1万2千字合为一篇编入本书。

       

      做好普洱茶说到底就是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茶叶品质的评测与鉴定的把关;二是做好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的经营,大到谋篇布局、统筹规划,小到具体每一单生意的计划安排。前者是个有难度、需要创新的技术活,后者是一个难度更大而且需要综合知识支撑的系统工程项目。

     

      普洱茶既是新生事物又具有“越陈越香”等特性,并进而被想象力丰富的人们衍生出了类文物和类金融的特性,这些都是从事其他传统茶叶经营的从业者们此前没有碰到过的。新事物新方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所以称之为“新思考”与“新方法”,记载下来既激励自己又希望对他人有益。又由于个人能力局限、生性懒散,且围绕普洱茶经营的思考与方法尚在实践之中,短期内难以完成更系统的专著,故只能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谅解。


上一篇: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 下一篇:谈谈我的买茶经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