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潮汕


曲院春风啜茗天,

竹炉揽炭亲手煎。

小砂壶瀹新鹪嘴,

来试湖山处女泉。

 

清代诗人丘逢甲客居潮州时,写下这首《潮州春思》,以描述他眼中所见的潮汕工夫茶事。丘诗人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生于台湾苗粟县铜锣湾,它的血脉文化基因里应该对潮汕茶文化有通感,所以写下的这首诗也成了茶道名句,后人每逢茶事必加以饮用。

诗中描画的场景,给人以古代文人松下煮水品茗的既视感,但潮州人读此诗只感倍加亲切:这样的功夫茶事,不是每天都在上演着么?

功夫茶品饮,是潮汕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初到潮汕的异乡人,会诧异于这里至今还保持着的慢生活。客居他乡的潮汕人一回到乡音环境中,立刻就会被这种特别的生活环境所感染,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去寻觅回味蓄涵于潮山潮水潮人基因里那特有的一种韵致。

但要领略潮文化的内核,必须学会品功夫茶,功夫茶就是茶文化的代表;而手拉壶,则是潮汕功夫茶文化中最直接最具体的载体。

从潮州城区往西南方向行走,可见一个叫枫溪的乡里,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朴素闲淡,颇见古风。 自明清开始出现的潮汕手拉壶工艺,据考证就是起源于这里。

枫溪境内,已知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邱遗址,其周边曾发现淘器,还有唐宋遗址,宋代笔架山西窑当时便有大量淘器制作的记录。宋代以后,这个小小的枫溪乡,更是左键发展成为潮州窑的主产区。枫溪平地龙窑,陶、瓷可同窑混烧,手拉壶旺旺置于淘缸里面装于窑头,称“缸内烧”;或直接装置于窑尾,即窑温偏低的位置,称为“超窗尾”。枫溪大小作坊生产的茶壶,都可以拿到各窑灶寄烧,不必成窑烧造,十分简便。

潮汕方言很好的保留了古代的印记,唐音古韵千年不易,潮汕人日常对话,经常随口就给你来几个古汉语词汇。譬如把房子称为“厝”,回家是“返厝”,称筷子为“箸”,炒菜的铁锅为“鼎”,枫溪人把陶瓷产品称为“缶”——瓷器是白缶,淘器是乌缶没有施釉的陶器统称为红缶。像潮汕民间至今仍然广泛使用的茶具、参炖、砂锅等,都是红缶。先秦古语用“厚薄”形容酒之浓度,如“厚酒肥肉”、“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这种用法被潮语无缝对接。潮汕人说,“厚茶薄酒老熏筒”、“茶薄人情厚”,这种承接上古的语言风格是的民众再日常平庸的生活,也显得古香古色、古朴典雅......

潮州属于省尾国脚,地缘海域,及时封闭的蛮夷之地,有吹着开放性的海洋风。由是这个地域的人,一方面保留着中原文化的痕迹,一方面又具有海洋文化融会贯通的包容性。这一矛盾的特性体现在潮汕人的性情中,就是温润内敛,骨子里透着一股与世无争的1悠然自得,但对外有拼搏进取有开拓精神;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就是家家户户日常维持着的那份古意盎然的作派,且随身携带着一把古化于今,把外来各种文化形式分解、消化、吸纳至本土文化中的厉害本事。


上一篇:兰州八宝盖碗茶 下一篇:云南山头茶“板块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