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一饼生普的打开方式

对于许多茶友来说,面对茶席上的一饼茶,总会习惯性地“打开即撬,撬开则泡”。然而,对于一个优秀的泡手来讲,从打开一饼茶到喝上一杯茶这短短的时间里,在他的心中可能已经转过许多念头;


在他那看似平淡无奇的每一个动作中也可能包含着对这饼茶的诸多见解。当我们坐在主泡手对面,品到第一口茶时,也许这只是他习惯性冲泡手法的呈现,但也可能是他因茶定泡法精心为我们准备的一个“作品”,让我们不禁惊叹“泡得真好喝!”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打开一饼茶呢?


工夫在冲泡之外
浅谈泡茶的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一杯茶泡出来,主要受到“茶、水、器、人”四要素的影响。而在冲泡茶品既定、冲泡用水合适的情况下,影响的主要因素便是器和人(冲泡手法)了。


器主要是泡茶器、煮水器和品茗杯。对于冲泡生普来说,在泡茶器方面,最常用的是盖碗和紫砂壶,新生茶(本文指新制茶品或5年内生普)一般用盖碗,陈茶(6-10年陈)可用盖碗或紫砂壶,上年份陈茶(10年以上)一般要用紫砂壶。在煮水器方面,如果是冲泡有一定年份、对温度要求较高的茶品,一般推荐电热炉配陶壶或老铁壶煮水,以确保水温;


对于其他常见茶品,一般推荐使用业内普遍认可的变频恒温煮水器吉谷。品茗杯的选用方面,一般推荐厚胎、宽口的大容量杯,利于品生普的厚重感与层次感;新茶或上年份陈茶如以品香气为主的,可选杯身高、口径适中的品茗杯。

冲泡手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茶品对冲泡的要求和品饮者对茶汤的预期。茶品对冲泡的要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对水温的要求(大致分为必须高温、耐高温、不耐高温三类);二是对闷泡时间的要求(大致分为必须闷泡、耐闷泡、不耐闷泡三类)。

茶品对水温的要求,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用料的影响;二是陈放年份的影响。用料偏粗壮、粗老的,树龄较高的,往往相对耐高温;用料偏幼嫩,树龄偏低的,一般相对不耐高温。年份方面,一般新生茶相对不耐高温,因为茶性与绿茶相近;而随着茶品陈放时间越长,对水温的要求也越高,因为陈茶相对不容易“出味”。

茶品对闷泡时间的要求,主要跟出味快慢有关。而出味快慢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茶性(主要受内质丰富程度、茶叶嫰度及年份等因素影响);二是茶、水比例;三是水温。例如,一款容易出味的茶,投茶量偏大,冲泡水温偏高,出味就偏快,闷泡时间就要求短。


对茶汤的预期,也影响冲泡方法的确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浓度(要偏浓、偏淡还是适中);二是茶水融合度(是否注重茶水融合度);三是注重香气还是注重汤感。浓度主要可以通过调整闷泡时间来处理。茶水融合度主要受水温影响,尤其是陈茶,如果泡陈茶水温不够,则会出现茶水融合度不高甚至茶水分离的现象。


香气和汤感的侧重,可以通过泡茶器的灵活运用、水温高低和注水手法来调整。泡陈茶使用紫砂壶可提香;泡新茶用盖碗可防高温闷泡,从而使得汤感偏柔和。水温偏高,可以激发香气;水温避免过高(因茶而异),尤其对新生茶而言,可使汤感偏绵柔。注水手法方面,也一向有“香靠冲,汤靠吊”的说法。

那么,

当我们打开一饼生普到开汤前,

我们应该考虑什么呢?


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这款生普适合用什么泡茶器来泡?

第二,这款生普适合以什么水温来冲泡?

第三,这款生普适合用什么品茗杯来品饮?


当然,回答这三个问题也需要结合品饮者的预期,也即是品饮者想要泡一杯怎样的茶出来,想要怎样的品饮体验。根据自己对茶汤的期望,结合茶性,来回应上边三个问题,从而初步确立冲泡方案。


回答完这几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茶、水、器”三个要素的问题了,那么,在正式开汤前,我们还要考虑“人”的要素,也就是冲泡手法的问题,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要考虑:第一,投茶量多少(茶水比例)合适?第二,闷泡时间如何把控?第三、冲泡手法需要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打开我们手中的生普。


看茶闻茶,初识茶性


单从品饮的角度来看,要以“品饮体验最大化”为导向,扬长避短地进行冲泡。这就需要“知其长,识其短”,才能把茶泡好,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识茶性、定泡法”。


第一次打开一饼茶,我们如何“识茶性、定泡法”呢?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打开一饼茶,通过看、嗅来形成初步判断,确定初步的泡法;第二步,撬茶、洗茶、润茶,做出进一步的判断,细化泡法;第三步,在正式开汤时,试茶性,进而调整、优化泡法。

首先,我们来讲第一步。在打开一饼生普的棉纸之后,我们通过看、嗅来对茶性形成初步判断。


通过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三方面的信息——用料、年份和仓储;通过嗅,主要判断仓储情况,并辅助判断用料和年份。


用料主要看条索、老嫩度、色泽、整碎、净度,以条索粗壮、老嫩适中、光泽好、条索完整度高、黄片杂质无或少为佳,以条索干瘦、老嫩不一、光泽差或无光泽、条索完整度低、黄片或杂质多为劣。通过上述各个指标的综合判断,可以一饼生普内质是否丰富及品质的高中低形成一个初步的判断,也仅仅是初步判断而已,还需要通过后续环节尤其是开汤环节来进一步判断。当然,在实际上,我们主要看整体的品相,也就是上述各类指标的综合呈现。


例如,一饼仓储好、用料精选的古树生普,和一饼仓储受过潮、用料杂的小树茶生普,品相是相去甚远的。对茶品品相的判断,主要得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积累经验。


年份主要通过干茶的色泽来判断,生普干茶的颜色随着陈化年份的增长,大致从墨绿、黄绿、黄褐、红褐逐步转化。由于仓储环境的不同造成转化有差异,因而年份的判断也有一定难度。一般可拿同地区里不同年份茶品来作为参照物,这往往需要靠经验的积累。


仓储方面,对于大众茶友来说,主要判断仓储是否得当,是否受过潮或湿仓就可以了。干仓仓储的茶干茶条索清晰可辨,色泽亮;湿仓仓储的茶条索会偏模糊,色泽偏暗。


端详完,把茶饼往鼻腔靠近,用力嗅一嗅。主要是嗅香气和是否有异味。香气是内含物质丰富程度的外在表现,内质丰富的茶香气也浓郁,尤其是新生茶;陈期干茶香气闻起来一般没那么明显,往往需要用力仔细嗅;上年份的陈茶,能够闻到陈香。如果干茶中带着异味,往往表明仓储有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工艺上的问题,例如带烟味。不同程度的霉味或霉味夹杂其他异味是湿仓茶的常见表现。

到了这里,我们完成了第一个步骤——看茶闻茶,初识茶性,可以确定初步的泡法了。假设我们打开一饼当年新制的易武生普,通过看、嗅,大致判断用料是大树料,品相好,干茶香气浓郁而怡人。我们知道易武茶性柔和,品新茶应重视品香气,那么,对应上边三个问题,我们选用盖碗来冲泡,确定可以高温冲泡(大树料相对耐高温),选用开口适中、相对薄胎的茶杯来品饮(利于品新茶的香气,品易武茶汤的绵柔)。


再假设我们第一次打开一饼干仓仓储的12年陈古树生饼,通过看,我们判断年份在10年左右,用料好(条索粗壮、呈现转化好的色泽),树龄有优势,干茶条索分明,饼面有油光,通过用力嗅可闻到内敛的茶香,毫无异味,说明仓储好。我们可以选用紫砂壶来冲泡,确定必须用高温冲泡(选用电热炉配陶壶煮水),选用宽口厚胎杯品饮(利于品其厚重感与层次感)。


上一篇:一饼生普的打开方式 下一篇:资深“喝普人”的“玩普”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