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煮茶说玉

一个是“万木之心”,一个是“石之美者”,一个主导味觉,一个作用视觉,一个来自树上,一个来自石头。茶与玉,两样看似不相干的美好事物,却有不少关联。从喝茶到写茶,从访茶到泡茶,间而从写玉到赏玉,从玩玉到卖玉,十年下来,有点体会。

茶有八德,玉有九德,茶和玉都有“德”。所谓“德”,我以为是理想化的人格。

美好的物事,总会被赋予不少美德,藉以传播远久。那么,茶德是什么?以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受到当今茶人的广泛认同: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此外,因为对茶德的理解不同,比如将之理解为对饮茶人的要求,也有“陆羽茶德”、“刘贞亮茶德”、“千利休茶德”、“庄晚芳茶人茶德”等等其他茶德之说。茶德,又和茶道相互交叉,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即是茶道的基本精神。

玉的“德”要复杂一些,有“五德说”、“九德说”、“十一德说”,甚至还有“十德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五德是指:“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解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悠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九德说”,出自《管子》中曰:“夫玉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判,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十一德说”,出自《礼记·聘义》,有弟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践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孔子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浮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湾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有如此多的美好品德,托物言志,玉石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茶和玉,都寄托着中国人的特殊情感。中国人特别在意缘分,“缘”,也在中文语境中才能体会。你喝茶,但未必懂茶,也就是说,你和茶其实无缘。你懂茶,知道各种茶所蕴含的深厚的茶文化,你和茶有缘,但茶又未必和你有缘,你苦苦寻觅一种好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偶然的机缘,你终于找到,缘来在此!你懂茶,有了好茶,可又一声叹息,没有人与你分享,偶然找到亦懂得此茶之人,相谈甚欢,自然相饮畅快。茶为媒,以茶会友,茶是你亲近他人的天然线索,你有了茶缘。

玉亦如此。同一块美玉,有人毫无感觉,有人惊为天物,有人买走但不喜欢,无缘,有人爱不释手但羞于财力,无缘,有人说等等我要买但转身被他人买走,无缘,有人买下后不小心丢失,无缘——玉石一亿年的修炼,一生的等待,一天的相遇,一秒的机缘,当目光与玉光交相辉映,玉石被目光点亮,目光被玉石牵引,你觉得玉石属于你,而若玉石能言,未尝不惊讶自己终于等来前世今生中的主人。一块璞玉,辗转无数人的手,被无数双目光检验,最后终有一人,灵光闪现,有眼识得好玉。

玉石之王的翡翠,和世界茶源,这两股传统文化大动脉,都根植云南。玉出云南,意思是云南腾冲是翡翠文化的发祥地,这一历史概念表明,翡翠原料的产地是缅甸北部的勐拱地区,此地区在明清时属中国版图,由云南腾越州管辖。史料记载,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帕敢、龙潭雾露河流域有一条长250公里、宽1015公里的矿脉,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就在这3000平方公里之上,低温高压的条件孕育出独一无二的美玉宝藏。虽然云南现在并非翡翠的产地,但却是翡翠原料最重要的集散中心。

而“世界茶源”的论断,云南当之无愧。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指出,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云南则是这原产地的中心。茶树资源专家虞富莲、陈炳环、谭永济等在对云南全境茶树资源考察后,从云南茶种(Species)的数量、新种的发现、茶种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点、云南的地质历史等,论证了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而在普洱市境内,广泛分布着距今2700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在景谷县,发现了全球唯一的、距今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

从来佳茗似佳人,女人如茶,优雅、温柔、清澈、芳香,让人回味。女人如玉:冰肌玉骨,冰清玉洁,金枝玉叶,玉人吹箫,玉容花色,玉指纤纤,有关茶和玉的绝妙好辞,似乎都献给了女士。当然,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茶是君子、清友,“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和玉、茶也有着美妙的联系。

且煮且说,且喝且赏,茶可清心,玉可养心,灵物美玉与灵物之茶,是修心养性的天赐恩物了。


上一篇:岁月静好,莫如喝茶 下一篇:郑子语专栏:春风十里不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