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白露清风、相思红


白露,是我心中最美的季节。自幼诵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若茶,在水之湄。茶水相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翩翩起舞,默默无语,如花,有花香,如玉,呈佳色。白露一般在每年的9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代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时节,静清和踏露南行,问茶武夷。雨雾蒙蒙,静清和驱车进桐木关,山远青当牖,苔交翠入帘。一路山环水绕,翠竹碧梧,层峦叠嶂,飞泉流瀑。至十里山,云收幽谷静,雨歇幽涧鸣。静清和清溪涧边,幽篁丛下,瀹饮私房茶韭春,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山水有清音,空谷对幽人。一窗秋意里,一盏春色荡漾。野韭菜窝的高海拔绝佳山场,苔磴渐高天咫尺,岩花未老露蒙蒙。春来山花烂漫,淡紫色的野韭菜花的开满山野,静寂丛生在竹林、红豆杉树其间的野生茶韭春,时可采摘。静清和咀华嚼英,轻啜慢品韭春,茶中氤氲的花香欉韵、竹木清香,是茶沾花木清露,幽兰自芳。而绯红的茶汤呢?是百年红豆杉树灿然枝头的缀珠柿红,浸染了秋水长天,还是秋至草木萧疏,抛不尽的红豆染红了茶的容颜,竟夕起相思。白露有暇日,煮茶饮溪渌,一盏相思红,风清秋山空。


  次日出桐木,武夷山拜访老茶农张先生,百年老屋内,品竹窠肉桂,香浓味厚;慧苑水仙,兰香水滑,清凉感溢喉,莲花峰雀舌,清香悠长;二十年自存的大红袍,前五泡陈韵香显,水略单薄,五泡后花香始现,骨清肉腻和且正,水渐甜厚,十泡后茶香不散,柔顺滋润。一款真正的老茶,开汤应无杂味,入口甘滑,自始至终,喉部有清凉感,温润愉悦。感于张先生敦厚的人品,茶品的醇厚精微,以及从事岩茶精制数十年的资历,静清和向张先生请教岩茶的焙火技艺,张先生说他的茶全部采用荔枝碳焙火,好茶要焙透,以中足火为佳,吃足火的岩茶,不仅易保存,而且都会呈现不同类型的果香,静清和深以为然。武夷山区传统上有白露之后才焙好茶的说法,白露后秋高气爽,气温下降,且空气湿度也明显降低,在酷热难耐的焙窑、焙笼边完成茶的精制,相比盛夏炎热天气条件会有很大好转。另外茶的含水率也易控制,因此优良珍贵的山场茶的精制,选择在白露节气后是有道理的。对“做青三分,焙火七分”,还是“做青七分,焙火三分”的困惑与争议,静清和认为两者都对,这是一个问题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做青七分,强调了山场茶青内质与初制发酵的重要。焙火七分,强调了看茶焙火、文火慢炖、品质提升精制的重要。一款发酵焙火到位的岩茶,只要没有返青,就不需要再次焙火,茶会越焙越空,每一次的焙火,都是对茶补救的无奈之举,都是对岩茶内质与香气的严重损坏。

夜晚客居幔亭峰下,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静清和又瀹韭春,月痕影窗,茗碗浮花,一盏相思正红。露从今夜白,是我的故乡,武夷的白露,虽碧叶已见秋痕,素空却犹带暑意。杯中红颜,芳蔼幽兰,浅啜出不羁的思念,茶汤中浮现着光润玉颜、淡淡春山。

 


上一篇:我与茶的情缘 下一篇:静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