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茶树在南,茶客在北

  中国大约有三宗国粹:汉字、茶叶、瓷器。两宗与饮茶相关。打开瓷的版图,旁必有名茶。索性中国在外邦眼里,就是一瓷器国。在中国,走向南方山群,见识一片片茶山,去往北方,交识无数茶客,《寻茶中国》所讲恰也是茶与人的故事,关乎地理、物产、气候、历史和茶掌故。沧海桑田,从神农尝百草开启茶饮之源,茶,终归是自然在人类文明社会的滋润表达。


   唐朝以前,茶字未出现,称以荼,《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时,茶还称荼。到了陆羽著《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经》以后,茶字便正式启用。至民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完全契入中国人的世俗生活。所谓一介布衣,粗茶淡饭,夫子们亦如此表述。


  寻茶是一种精神之旅。如方八另这等寻茶,从都市遁入隐秘高山,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曾经走过黄梅的四祖寺和五祖寺,忆及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茶道与禅,由此为源。茶为物质的灵芽,以禅为道,实为至境。


   犹记得,柳东华先生说陆羽来紫云山取水。实在是千年往事,时已不同。陆羽爱水,所去之处多有佳泉。沧海桑田,今天的水多变,但是茶还在长。所以说,唐有陆羽觅水,今已有八另寻茶。在时间的杯子里,品的也不全然是茶了,还有相关人生的静思之美,或者禅意。犹忆起皇帝宋徽宗,著《大观茶论》,拓展了细书,都要把茶的种植、采收和制作涵盖其中。关于种茶,宋徽宗论道:“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想来宋徽宗也是一位寻茶者,否则又怎么可以写得如此透彻,如此通茶道呢?


   今天的茶,秦岭以南,或以北,也有零星茶园,最茂盛的产区仍在南方。自油菜花开,至枫叶红时为止,茶在山里,人在山外,不朽的寻觅,写就了那山那茶那人。人生何以没有遗憾?亦唯有爱茶。


上一篇:滇西好聚好散的“离婚茶” 下一篇:山中日头长,夜月伴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