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随缘的茶


饮茶品茶之意在乎山水、风月、诗文、名利之间,茶是发现、是寄托、是忘怀、是助兴、是会友、是茶道艺术!


禅的时候,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还不算,品茶论道之“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等等十八道程序之后,放下世俗的烦恼,拋弃功利的诱惑,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修的时候,提神醒脑、消食去火、益寿延年。


相传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助修,据《释道该说续名僧传》记载,南北朝时法瑶和尚,饭所饮茶,年79岁,礼至上京。修行者认为:水为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修行者淡泊自然,远离执著的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也是修行者“行”证之“戒定慧”功夫的必经之途。百丈禅师有“吃茶、珍重、歇”三诀。《五灯会元》载有所谓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唐朝时,茶已成为僧伽生活不可缺少的清净饮品。


空的时候,被唤做“金刚茶”。所用之茶叶,表“菩提心为因”;沏茶所用之水,表“大悲为根本”;茶道所用器具如茶壶、茶杯等表“方便为究竟”。


这一切的茶道行法,最后归结为品茶即是“如实知自心,阿字本不生”,表佛法的甚深般若,是于缘起性空之根本理上更显实相不空之事。表如来口、如来味、如来意、如来常乐我净等无尽意味,表佛果觉之海,无量方便门、究竟门、醍醐门、甘露门摄于一茶、一味、一道、一壶之中。所谓:


小小茶壶容大千,

甘露净水注其间。

沏出金刚茶味道,

菩提佛种入心田。


此时,茶道繁则华严重重,富贵庄严,百千本尊,共享茶味;简则一壶一杯一茶一饮而尽千江水。一茶味能生无量法味,无量法味入一茶味。是一不二,无量圆融。


翻开一部茶事的逸闻趣事、茶业的发展史,能够懂得,茶无知,它千百年来真性未变,变化莫测的是它和其他世间任何万物一样,依缘而生其用的功能,所以容颜常易。


如此,茶在我脑海中已不再束之高阁,不再只是美轮美奂、纤尘不染。它所演绎的茶文化也不再仅仅拘囿于淡泊宁心的雅事和物我两忘的禅佛之事。


它是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开门七件事情之一,止渴、去火、消积、提神,内外通利,它就是日常的、平凡的生活;也可是文化的,以茶待客、会友、谈心、传播,欣赏,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等,茶与文化、修养、教化紧密结合形成中国茶道,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


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此时,我们体会的是和谐。青灯古刹中,我们体会的是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我们体会的是茶的雅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


茶还可是宗教的;茶还可是境界的;用心之处,茶是大小无碍、一多相容的。


事实上,茶就是茶,它本身无分别,是人们由于心念的分别,给了茶那么多意义。这也正是茶的随缘。


所以,茶侍官有官气、有霸气;茶落寇有匪气、有豪气、有江湖气;茶随俗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小家子气;茶登堂,有文气、有雅气、有大气;茶入时尚,又具有了几多方便快捷的现代气息……茶禅一体,有禅味、有佛气。人也,茶也。


上一篇:舍得才见风景 下一篇:绿茶、红茶和白茶最好不要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