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上的梦想
发布时间:2019-08-31 16:56:58
随着茶叶生意的扩大,石屏人把会馆开遍易武、倚邦、曼砖、普洱、思茅……
袁老大有两匹马。跟着马一步步走在从石屏到元江、墨江、思普漫长燠热的古道上,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能像石屏城里那些人一样,家中有个书房,养上一窝娃娃,他赶马卖货回来,大门口就能听见家里的读书声。石屏历来有重文兴教之风,袁老大眼热地看着城里众多的那些进士第、翰林匾,看着那些蟾宫拆桂的荣耀,他毫不怀疑地认定“养儿不读书,不如养个猪”,“与其盖新房,不如养个读书郎”。
他把这个梦埋在心里,跟着这个小城里老辈的脚印,赶马“走西头”,在遥远的“西头”,有瘴烟、有野兽,但那些望不到边的山林里却有采不完的茶叶。袁老大晓得,从前清开始那儿的六大茶山早就有“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鼎盛。在大山包围中的石屏地少人多,谋求突围的石屏人以过人的精明早早地看准了那儿的资源和商机,以大大超过当今南下北漂们的勇气捷足先登。除了在那儿垦殖种茶,还在茶区四处收购粗茶,再用马驮运至易武,开起茶庄制茶,经营南来北往的买卖。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林立,到了光绪年间,易武不光成了普洱茶最重要的集散地,也成了那儿的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每天几乎都是马帮塞途,商旅充斥、财源滚滚……这座因普洱茶和石屏人的开发而发达走来的小城,被人们叫作“利润城”。
袁老大正一步步往“利润城”走去,他一定要在这条路上实现他的梦想,在易武到倚邦的这条贡茶之路上,他见过道光十六年立在永安桥上的那块功德碑,上面清楚地写着,为了修这座桥,当时的思茅抚夷府正堂成捐银
袁老大的梦想,苦到了他儿子那一代才得以实现。
在他儿子袁德洋手上,由于普洱茶随贡茶不断扩大的声誉和兴盛,两匹马已变成了一个马队,袁家在石屏城里开了个叫“乾利贞”的商号,并把这个“乾利贞”号开到了“利润城”易武。袁德洋的马帮从思普地区把茶叶驮回来,再把它们远销昆明、四川、西藏、香港、澳门、印度、南洋各地,子承父梦,袁德洋不管经商到哪里,都要不惜重金地买回各种史书经籍,带回家那个不大的书房给孩子们读。
超乎袁老大的梦想的是,就在袁家书房的读书声里,竟读
一百年之后。香港春日的一个黄昏,有茶友为我们开了一泡价值已在六位数以上的“乾利贞”宋聘号老茶,当朋友们为那口味啧啧赞叹时,在那红得醉人的汤色中,我读出了普洱不老的阳光和泥土的味道,读出了石屏人在一片树叶上沉沉的梦想。
故事当然不会在这儿结束,随着茶叶生意的扩大,石屏人把会馆开遍易武、倚邦、曼砖、普洱、思茅……
小小的石屏城这个时候成了茶马古道和个碧石铁路的交汇点。由茶马古道南边思普地区来的马帮将茶、盐、木等货物运到石屏后上火车转滇越铁路,无论到越南香港还是到昆明再销西藏和省外都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石屏小城也因大量的物流而昌盛繁荣,一时间富起来的人家买田置地盖房,那些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的房屋超过了明清繁盛时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