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落春城,煮茶致故人
作者:杨春
发布时间:2018-09-29 11:04:11
虽说冷了点,以至于调侃说取暖只能靠抖,但大多数生活在昆明的人们还是乐见雪花飞舞,瑞雪兆丰年稍微远了点,赏雪、玩雪或许才是最实在的,最容易得到的欢乐,几乎是零成本的——如果不感冒,还需加衣服,稍厚些的。
赏是一种心境,与冷无关,还带着丝丝的温暖与美好。毕竟,昆明的冬天下一场雪太难得了,很多时候,只能羡北方、羡滇西北与东北的雪山,再近,也是轿子雪山,始终还有一段距离;当然,所羡之地的雪之所以羡,也是有道理的,纷纷扬扬的下、厚厚的积,格外过瘾。
玩得尽兴,似乎也得是那样的雪。可知足常乐也是生活,且更为生活所重。所以,面对昆明这场雪,我们知足,我们欢喜。事实上,这场雪也不算小,一度下得也有纷纷的模样,天空中尽是雪絮,这样的雪之于昆明,已是难得了。
难得,才有微信朋友圈无数的晒、无数的喜悦,以至于说昆明哪里的雪下得最大,答案是朋友圈。有点揶揄,但对我来说,还是给晒雪的朋友点赞,这是最平凡最真实的生活乐趣,每个人都可以,倘若愿意的话。
一年一次,甚至一年都轮不到一次,这遇到了,自然开心,也没必要去掩饰,把年龄放下,把身份放下,让自己也如孩童般绽放,接受这自然的馈赠、四季的礼物,赏心乐事,又有何不可呢?放得下,加入堆雪人的人群;放不下,安静的赏雪;有条件,而时间又允许,可去泡一场温泉,最好是露天的,那多惬意、多浪漫,或许梅花还未开,但有雪花陪伴,也不孤寂。
如果有雅致,也学白居易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其实,煮茶也不错,更雅,更有乐趣,还能多饮几杯。一场雪,让昆明、让云南穿越千年,在古建筑的衬托下,确实有穿越之感,美得让人不敢言语,恐惊了那份静、那份情怀,已如梦幻,确是不能打破的,不忍,也不愿。
我们无法穿越,只能在雪的轻盈里寻找、想象古人的生活方式,对于飞雪的生活态度,刘长卿诗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略感寒冷,还是黄庭坚更惬意些,“雪屋煮茶药,晴檐张画图。幽寺促灯火,青毡置摴蒱。”
宋代卫宗武的《为僧赋梅庭》也不错,“奇绝生春五出花,僧居著此境尤嘉。一方寒月浸清影,几度春风生素华。何必江头千树暗,未如屋角数枝斜。繙经觅句无尘事,坐对尤宜雪煮茶。”对于雪天煮茶的雅事,还有很多,辛弃疾“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曾几“酒压羔儿雪煮茶,红罗斗帐锦笼花。”
赏雪是好,“林雀无声溪彴断,炊烟不动竹篱斜。胜游更觉平生少,未羡银河泛客槎。”但也有烦恼,“归来冰颗乱黏须。”这还不算,如何清晨出行去,更在二环欲断肠。